商丘工学院就业创业平台
学生登录      企业登录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创业指导 > 两会折射出哪些就业创业新信号?

两会折射出哪些就业创业新信号?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4-16 点击次数:1134

摘要:两会虽然落下帷幕,但两会期间,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代表委员之声,都蕴藏着很多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密切相关的信息。在毕业季,知晓这些信息,未雨绸缪做好积极准备,对于赢在就业之路甚至走好人生之路或许会有帮助。


———————

读《政府工作报告》,捕捉新材料产业、农业等领域就业信息

———————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为数字中国建设加油助力;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部长通道谈及新能源汽车话题时也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未来还会呈现一个高速增长的态势。此外,他在接受央视新闻新媒体《部长之声》采访时还透露,我国已经着手研究6G。

这些都表明,信息产业、移动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前景广阔,对该类专业毕业生也有较大需求,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必定大受市场欢迎。

“三农”相关的职业,在本次两会上也受到热捧。习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将来还要引进职业农民,让大学生甚至是海归人才主动回乡务农,使得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促进农林牧渔业和种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7日的记者会上说得更有意思,将来搞农业不仅有干头,还要有说头、有看头、有赚头。

事实上,农村已经出现了“互联网+”的新型职业,引领着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时代潮流。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新型职业农民,很多都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他们利用“互联网+”的方式生产经营农产品,有不少成功案例。目前,这股力量如星星之火,已有燎原之势,未来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引擎,也为大学生拓宽就业创业渠道提供有益借鉴。




可以说,现代农业发展前景看好,农业需要专业人才。

此外,令人期待的是,《政府工作报告》四次提及“智能”,并特别指出要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两会”期间也表示,人工智能项目指南和细则马上就要发布。

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未来前景可观,而且人工智能还会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人工智能+”机会多多,大学生若能在这些领域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来必定走在很多同龄人的前面。



——————

听代表委员之声,关注公共建设和民生领域机会

——————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表示,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未来五年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确定一批重大工程、重大行动和重大计划,明确实施步骤。


与此相对应的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8年要完成铁路投资732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左右,水利在建投资规模达到1万亿元;加强排涝管网、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


政府这些重大工程和公共项目,会直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相关的机会,值得毕业生认真把握。

教育领域的机会也值得关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记者会上说,到2020年幼儿教育缺100万教师,缺90万保育员,一共190万。谈到教师队伍建设时,他又表示,要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为教师压担子、指路子、提点子、给位子、发票子。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也表示,学前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短板或者是弱项,要真正把有爱心、懂教育的教师吸引进来。关心他们的待遇。

除了教育,医疗领域的机会也不可忽视。《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卫计委官员也多次表示,将逐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待遇,并改革基层的人才职称评定办法。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也建议,一定要想办法让医疗行业吸引最优秀的人才。


——————

感知两会:大学生就业帮扶创业引导力度在加大

——————


两会期间,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接受专访时透露,今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将首次超过800万,要毕业820万人,就业压力很大。

为更好促进就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要促进多渠道就业,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

应该看到,政府有关部门近年来一直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和基层成长计划,加快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如多渠道开发基层岗位、完善基层人才顺畅流动机制等,确保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如政府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等。





除了政府,高校也在更加思考积极应对大学生就业的难题。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认为,应强化高校的就业创业服务。他认为,首先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同时多方面拓展就业渠道,比如高校要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引导毕业生到重点领域就业,并促进毕业生到新兴领域就业创业,拓展就业新空间。其次,高校应积极强化就业创业服务,着力与人社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等协同建立“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平台,逐步实现智能匹配、服务精准、共建共享、多方协同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同时针对毕业生不同阶段就业创业的需求提供及时、有针对性的服务,尤其要加强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开展实名登记,制定个性化求职就业方案,优先推荐岗位信息,优先安排参加培训见习,优先提供创业扶持,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创业。第三,高校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落实创新创业优惠政策,为毕业生创新创业开辟“绿色通道”。要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提升创新创业服务保障能力,多种形式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要支持高校大学生创业,放大省级新兴产业创业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资金效应,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服务。

作为就业工作中最核心的一环,大学生如何更好提升就业竞争力,也在两会上被提及。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说,大学生应转变学习和择业观念,既要热爱专业,有专业思想,又不能受专业所限,被专业所“绑架”,要重视“选修课”,培养更全面的能力。“应该抱着继续学习的态度去面对就业,第一份工作并不一定非要专业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