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在商丘工学院2017年科技创新大会闭幕会上的讲话
校长 李纪轩
(2017年11月26日)
同志们:
商丘工学院科技创新大会顺利完成了各项议程,今天就要闭幕了。这次大会,总结了成绩,交流了经验,表彰了先进,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振奋了精神,取得了圆满成功。我想用宋代哲学家、理学家朱熹的《春日》一诗来表达我对科技创新大会的总体感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相信,乘着此次大会的东风,一定会迎来商丘工学院科技创新的春天!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领导对获得表彰的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为本次会议的召开付出辛勤劳动的工作人员表示亲切的问候!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把握机遇,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科学研究是大学的基本职能和重要使命之一。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不仅对社会进步意义重大,而且对大学本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也至关重要。放眼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他们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是能够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能够创造优秀的科研成果,能够以高质量人才和优秀科研成果为国家和区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并且这些又都是以高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作支撑的。因此,科研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大学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抓好科研工作对大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当前,我校正处于迎接教育部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重要时期,加强科研工作对学校发展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加强科研工作对我校顺利通过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具有根本性的影响。我校最近三年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全力确保教学评估能够顺利通过,这是决定我校生死存亡的一件大事。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虽然没有对科研论文数量做出具体规定,但是,无论是从人才培养模式到教育教学水平,从专业建设到实践教学,从教学管理队伍到质量监控,无一不需要一定的科研成果作为支撑。这就需要我们在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特色、专业与课程建设、质量管理与学风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用科研成果指导评建实践,以确保顺利通过教育部合格评估。
其次,加强科研是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无论是对照教学评估指标体系还是以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来衡量,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亟待加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需要高水平的科研作支撑。我们的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长期不搞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必然导致专业上的落伍和教学水平的滑坡。我们的学生如果缺乏课内外科研创新活动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这就需要我们牢固树立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理念,鼓励教师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培养出一支教学科研俱佳的教师队伍;就需要我们牢固树立“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再次,加强科研是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校是商丘市唯一的一所工科高校,具有明显的科研和人才优势,地方政府和企业界对我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需要我校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的领域和范围越来越大,我校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我们正以迎接教育部教学评估为契机,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迫切需要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实现新突破,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新贡献。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务必抓住机遇,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打造科技创新团队,多出优秀科研成果,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我校应有的贡献。
最后,加强科研对培育先进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校园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深厚土壤,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为大学健康持久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精神养分。国内外任何一所高水平大学,都有特色鲜明的优秀校园文化,从而确保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几年来,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感动工学院年度人物”评选为代表的几项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屡获省部级奖励。当前我校正处于校园文化融合、升华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加强理论研究,凝练校园文化内涵,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打造商丘工学院特有的“精气神”,为学校逐步办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事业氛围。
总而言之,全校教职工要清醒认识到,科研工作对学校办学的极端重要性和对顺利通过教育部教学评估的特殊意义,从对学校前途命运负责的高度,从对历史负责的高度,切实增强抓好科研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全力推动学校科研工作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二、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一)围绕“一条主线”
这条主线就是要始终坚持走“特色科研”之路。我校作为升本不久的民办高校,科研基础比较薄弱,老教师科研动力不足,中年教师科研精力投入不足,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不足,学校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具有后发劣势。要想在科研上赶超先进高校,必须坚持在特色上作文章。要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优势、重点突破”的策略,紧紧盯住河南省和商丘市经济社会的重要需求,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确定科研的主攻方向,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与积累,形成我校独特稳定的科研优势与特色。作为以工科为主的应用型大学,我们既鼓励自然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也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校所有学科都应当结合国情、省情、市情、校情,选准各自的重点研究领域和主攻方向,汇聚本学科教师和科研人员的集体力量,努力在所选领域和方向上创特色,树品牌。
(二)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要实现科研从偏重数量为主向数量与质量兼顾、以质量和创新为主转变。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强调科研立项的档次,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学术成果的创新性,科技成果的转化价值等。二是要实现从单兵作战为主向以团队合作为主转变。当前,我校的科研力量弱而分散,单打独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现象比较普遍,不符合科研工作上水平,科研成果上层次的要求,必须切实予以转变。上述两种转变并非易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通过学校政策倾斜和机制创新来推动,因此下一步学校要重点围绕这两种转变,修订完善学校科研政策和推进科研机制创新。
(三)坚持“三个结合”
一是坚持科研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学科建设必须以科研为引领,科研必须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进行科研选题时,要自觉着眼于所在学科建设的需要,服从于学科发展目标,与学科方向保持一致。要紧密依靠学科集体力量,借助学科平台搞科研,充分发挥学科资源优势,这样才能形成稳定持久的科研特色。
二是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科研与教学互动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衡量教师品位的重要标志。19世纪初,德国的教育改革家洪堡提出,大学教学必须与科研相结合,大学教师只有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纳入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其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学。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也曾经通俗的说过:“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我们要牢固树立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理念,要善于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程教学,提高教学内容的前沿性。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科研选题,提高科研工作的针对性。要积极发挥科研育人的功能,注重吸收高年级本科生参与教师课题,发挥学生在科研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是坚持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科研要着眼于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要通过科研来推动。科研工作要积极走向社会,瞄准地方产业发展需要,面向国计民生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技术与理论创新,开展发展战略研究与政策咨询研究。要加强与政府、企事业及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了解掌握市场需求找准科研选题,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争取更多科研资源,通过为地方政府和社会排忧解难不断提高学校的科技贡献率与社会影响力,努力成为地方创新体系的主力。
(四)抓好“四个重点”
一是学术领军人物的引进与培养。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要优化政策环境,重点引进一批学术领军人物。要有重点的选拔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重点大学访学培训,使他们尽快成为学术拔尖人才。二是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要依托校内工程实训中心、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学科和品牌专业,搭建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要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参与企业和其他高校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研究。三是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要依托校、院两级科研机构,鼓励专家教授牵头挂帅,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冲刺重大科研项目。四是优秀科研成果特别是标志性成果的培育。要加大科研成果奖励力度,鼓励广大教师申报和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争取在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实现零的突破。各院、部要结合本单位及学科专业实际,制定具体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力争在这“四个重点”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进一步提高科研工作管理水平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首先,校、院两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科研工作。要把科研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把科研工作列入校务会和院、部办公会重要议事日程,每学期至少1-2次研究科研工作。要形成制度,每两年或三年召开一次科技创新大会,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
其次,学校科研工作主管部门要精心管理科研工作。要精心运作,争取早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资格。要主动向各院、部提供科研政策咨询和课题申报指南,帮助广大教师选准科研方向,申报重大课题。要精心做好科研项目的立项,科研成果的鉴定、报奖工作,进一步提升科研项目的立项和获奖档次。
其三,校学术委员会要切实指导科研工作。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科研课题立项、鉴定、评奖过程的权威作用,切实行使学术权力。要注意发挥学术委员会成员对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的引领作用,鼓励专家教授挂帅牵头,组织科研团队,带领青年教师申报重大科研项目。要积极发挥学术委员会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作用,营造风清气正、严谨求实的科研氛围。
(二)完善机制,激发活力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在对教师进行年度绩效考核时,要把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重要指标之一。不仅要考核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也要考核其科技创新能力。要对基础研究型教师、应用研究型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分别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基础研究型教师,应着重考察其科学研究上的贡献,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体;对应用研究型教师,应着重考察其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突出市场化评价;对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应着重考察其政治倾向、学术影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强调社会化评价。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是最直接、最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的形式。要加强调查研究,出台相关文件,努力打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推动一批研究成果、专利技术直接应用于企业生产。要引导广大教师、科研人员适应市场需求,把自身研究领域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联,开展更多应用性项目研究,通过产教融合,实现成熟技术向企业的整体转移。
其三,要进一步完善科研工作奖励机制。要吸收和借鉴兄弟高校经验,结合我校实际,修订完善科研工作奖励制度。要加大对重大科研成果、先进科研团队、突出科技人才的奖励力度。对在国内学术界有重大影响、获得重大科研奖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要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方面适当倾斜,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广大教师的科技创新活力。
(三)加大投入,提高效益
其一,进一步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要逐步加大科研经费在年度财务预算中的比重,以资助更多的科研项目立项、鉴定。要逐步加大省级以上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资金匹配力度,力争早日实现这两大国家级项目零的突破。要鼓励广大教师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积极承担横向科研课题,拓展更多的资金来源。
其二,进一步加大科研机构投入。要根据专业和学科发展实际,逐步建立一批校院两级研究所、研究中心,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要发挥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学术优势,逐步建立一批专业科研实验室,以获取重大科研成果。要定期对校内研究中心、研究所、科研实验室进行考核,对成果突出者给予奖励。
其三,进一步加大科研精力投入。校院两级领导在抓好教学工作这个经常性中心工作的同时,要对科研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科研,关心科研,支持科研,保障科研。老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带头科研,指导科研,提升科研。广大中青年教师在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同时,要抽出精力,潜心科研,承担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同志们,我们这次会议,既是对五年来科研工作的总结会,也是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升科研工作质量的动员会。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团结协作,不懈奋斗,努力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