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至8月31日,商丘工学院成功举办2025年“宏志助航计划”培训班。在前期的基础上,本次培训内容涵盖求职分析与优势识别、求职简历撰写、个体面试与表达能力提升、群体面试与领导力提升、求职计划制定与进程管理、求职心态调节与行动促进等方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四组学员们有哪些收获吧!
第三组:远航组
张梦丹:
通过此次培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也明晰了求职中的核心原则——正如习书记在四川宜宾考察时所说,“大学生就业要怀着一颗平常心,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防止高不成、低不就”,这让我坚定了“从基层做起、谦虚务实”的求职心态。
王凯:
在直接沟通能力方面,非常感谢郭娟老师和宁银消金人事给我们讲授的面试技巧以及面试方式。让我对面试环节以及需要做的准备有了一定的了解。面试中的群体面试于个体面试则是不同的形式,在这期间我应克服紧张以及恐惧,打破枷锁尽量让自己做得更好。面试期间,我明白心态的调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良好的心态可以让我子面试环节更加得心应手,应该让面试成为自己的主场,而不是被牵着鼻子走。
邢新萍:
此次培训为我拓宽了求职信息渠道。过去,我仅依赖BOSS直聘等少数招聘软件,信息来源单一且被动。培训中,老师推荐了国聘、24356、校园招聘网等平台,让我学会多维度搜索与管理就业信息;更重要的是,我读懂了“求职网络”的真正意义,它并非功利性社交,而是以真诚为基础的人际连接,通过交流见解获取“隐藏资源”,搭建“信息+人脉”的资源矩阵,让求职之路更顺畅。
姚奇:
这几天课听下来,最大的感触不是学会了什么炫酷的技巧,反而是一种“哦,原来是这样”的踏实感。我发现自己之前很多努力,有点像是在黑屋子里跳舞——自己觉得挺用力,但外面的人根本看不见。可现在明白了,得先知道别人想看什么,再把自己有的东西“对症下药”地摆出来。所以接下来,打算静下心来,好好了解几个我中意的岗位,然后把我的简历根据要求具体修改。还要鼓起勇气,去跟已经工作的学长学姐们聊聊天,不怕被拒绝。总得先伸出手,才有可能抓住点什么吧。这场培训没给我打包票,但给了我一个使劲的方向。
于淼:
在培训中,通过课程中的自我评估工具和案例分析,我开始系统地梳理自己的经历。我不再简单罗列我“做过”什么,而是深入思考我在这些经历中“学会了”什么、“解决了”什么、“创造了”什么价值。同时,我学会了如何像“市场分析”一样去研究一个岗位,解读招聘简章背后的深层需求,并将自己的优势与这些需求精准对接。这是一种从被动到主动的根本性心态转变。
第四组:我和评委站一队
陈彦江:
作为一名尚未毕业的大学生,这次培训于我而言并非即时性的“求职解决方案”,而是一场面向未来的系统性投资。它帮助我在真正踏入职场前构建起科学认知、掌握实用工具、树立积极心态。感谢宏志助航计划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让我能够提前蓄力、从容启航。我也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持续积累、不断反思,以实际行动将理论转化为未来求职路上的真实竞争力。
衡蕊:
通过此次培训,我的求职思路的变化尤为显著。我从一个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的求职者,变成了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职场新人。我开始思考自己的长远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工作机会。我意识到,职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适应。因此,我制定了个人发展计划,包括短期和长期目标,并且开始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
马淑珍:
站在大三与大四的交界处,我意识到求职不只是找到一份工作,更是寻找自我价值的实现途径。职业培训教会我的最重要一课是:职业生涯不是单一轨道,而是一片可以开垦的原野。我们带着所有的经历——无论是在讲台上的教学,在地铁站的安检,还是在培训教室的学习——这些经历共同构成了我们独特的职业图谱。未来的求职路上,我将会更自信地讲述我的故事,更明智地选择我的方向,因为我已经在跨越边界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的重构。
邹黎:
此次培训里的同学也让我暖了心。我们组有学计算机的张同学、学会计的刘同学,每次小组讨论,大家培训彻底改变了我的职业规划思路。以前我认为“找工作就是毕业前投简历”,从未提前了解行业、匹配能力。老师让我们评估专业知识、可迁移及自我管理技能,勾勒个人能力地图,帮我认清了求职方向。
培训的心路历程像“破茧成蝶”。从迷茫焦虑到认真学习,再到自信从容,离不开老师指导和同学陪伴。小组讨论“如何制定职业规划”时,大家互相启发,让我明白“职业规划不是一个人的难题”;老师课后耐心解答疑问,哪怕是小困惑也结合专业和性格分析,让我十分感动。
感谢“宏志助航计划”给我学习成长的机会,它像一盏灯,照亮了校园到职场的路。未来,我会带着收获,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提升就业能力,自信走向职场,也希望更多毕业生能通过这类培训,找到方向,少走弯路。